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1日 10:52
展区照片
上古时期,朴素的天文知识首先体现为一种实用的生存手段。中国古代天文学萌动伊始,便同古代生产与生活紧密相连。古人观北斗之周转而明德,测四时之更替而晓信,感寰宇之律行而知礼。在天算农医四门古老科学中,天文学建树非凡,遗泽久长,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科学之一,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我国古代先民从蒙昧中走出,开启的仰以问天的历程,映射出我国古代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史和文明史。中国,“何以中国”,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秉持和坚守着一脉相承的探知宇宙和认识自我的方式,创造和构建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记忆。中华文明渊源于先民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与认知论,这既是原始科学的滥觞,也是传统文化的基础。
小贴士:
展览地点
北京古观象台: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东裱褙胡同2号(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
开放时间
周一、周三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二例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购票须知
详见北京天文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天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