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濒危等级列为野外灭绝。麋鹿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物种之一,它是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
《麋鹿重生—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中重生二字寓意这麋鹿这一物种劫后余生、重引入拯救之后重获生机。
本书从目录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两大线索,一条是事件线,一条是时间线,从中国皇家园囿之麋被法国传教士戴维揭晓,到万里海运至欧洲动物园、再获救于英国公爵庄园、直至1985年麋鹿还家,在麋鹿一度丧失地获得重生的坎坷历程,再到麋鹿重引入后的种群复壮、迁地保护、野化训练及重回自然等保护工作。时间,事件,数量,细节,在作者的奋笔疾书,缜密构思,精心运作下,极尽其详,且触类旁通涉及很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内外的案例,堪称力作,今人受益。
本书总结中国重引入项目开展38 年来的经验做法、麋鹿保护历程等,对全球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尤其是重引入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书向读者讲述了麋鹿在中国经历了:
种群繁盛、本土灭绝、流亡海外、重引入、种群复壮、迁地建群、放归野外、形成自然种群的传奇历程和有趣故事。
本书向世界讲好中国麋鹿保护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