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1日 17:03
“零失误”服务市区两会,AI提升数字政务效能
“零失误”服务市区两会,AI提升数字政务效能
“零失误”服务市区两会,AI提升数字政务效能
“零失误”服务市区两会,AI提升数字政务效能
“零失误”服务市区两会,AI提升数字政务效能
北京市两会圆满落幕,北京市计算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计算中心”)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继续保持信息技术服务和平台运行保障工作的零失误。会议期间,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服务管理系统”“政协提案服务管理系统”“掌上提案APP”以及“政务文本智能分析软件包”等一系列创新工具,计算中心全方位、高质量地完成了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的信息平台服务保障及预交办任务,为会议的平稳推进及各项事务的高效处理构建了坚实的数字平台和技术后盾。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计算中心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指导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政务工作相结合,在两会场景中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政务工作模式的巨大潜力。
在会议决策支持方面,计算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模型,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决策参考。通过对线索数据及建议提案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够生成直观的图表和报告,为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方面,计算中心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委办局“三定”职责和建议提案进行语义比对分析,自动进行分派。此外,人工智能算法还能根据建议提案内容相似度给出合并案建议,为工作人员提供了精准、便捷的辅助性功能。
为了给参会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字技术应用与互动体验,本届政协会议创新性地引入了数字人技术。数字人作为虚拟的会议助手,能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实时回答参会人员的各种问题,参会人员可通过对话聊天的方式,与“政小宣”(数字人)就会议日程、提案办理、政策解读等多方面主题进行互动,其形象逼真、语言流畅,不仅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还增加了会议的趣味性和科技感。为了训练“政小宣”,计算中心在提案委指导下构建了包含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常见问题解答、提案工作流程等信息的专业知识库。
责任担当,彰显国企本色
会上,驻场工程师团队从思想上、行动上团结一心、勇于拼搏,加班加点“零差错”完成了任务,体现了计算中心的使命、担当和技术水平,得到了相关领导和代表委员的表扬和肯定。
计算中心在市区两会中的出色表现,不仅彰显了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厚底蕴,更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政务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计算中心将继续助力“人工智能+数字政务”的发展浪潮,为北京市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更为智能化、高效化的解决方案,开创数字政务新篇章。
(北京市计算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