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2日 09:34
嘉宾合影
论坛现场
优秀企业命题奖获奖名单
8月20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与科创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电子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科创局承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院长伍建民,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参加论坛并发表致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秘书长李金涛,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多模态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张建伟共同主持论坛活动。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芯片设计、机器人及应用企业、社会团体的专家、代表和投资人等近150名人员参加,另有31.3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春,德中工业4.0联盟执委会副主席钱振宇,东南大学电仪控制学部主任、东南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专题论坛大会主席宋爱国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陶永研究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装备处副处长杨春辉,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清都教授,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魁晓,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副董事长王健,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态市场经理/大学计划负责人王霄,北京钢铁侠科技公司CEO张锐,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张淳,北京顺程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永强等参加论坛,发表主题报告、解读政策措施、参加嘉宾对话。
伍建民在致辞中表示,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中,打个比方来说,创新是“动力源”,产品是“指挥棒”,应用是“牵引器”,融合是“催化剂”,生态是“营养液”。他指出,北科院主动加强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对接合作,共享利用科技资源、共建研发创新平台、拓展科技应用场景、联合承担科技任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全面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北科院和市科协联合举办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充分利用产学研用资源,以企业命题赛的形式,将芯片、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融合,持续发挥人才优势支撑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他指出,机器人产业发展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多方协作和引导支持,希望此次论坛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平台,凝聚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展示科研成果、解读政策措施,发表意见建议、交流思想观点,碰撞思维火花、凝聚产业共识,共谋创新发展、推进务实合作,推动机器人技术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苏国斌在致辞中提到,北京市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其确定为新时期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方向并做出多方面努力。一是发布了《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统筹规划和未来布局。二是开放创新的应用场景,通过“机器人+”应用示范,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增进交流互鉴,充分利用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前沿技术发展的风向标作用,加强交流合作。他提出,希望政府部门、学术界和产业界能通过此次论坛共同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论坛活动包括主旨演讲、圆桌对话和企业命题赛颁奖等环节。主旨演讲环节,宋爱国教授和陶永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机器人多维力传感器研究及应用》、《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主旨演讲。宋爱国教授在报告中就多维力传感器及其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展开介绍,分享了在多维力传感器的创新设计、多维力传感器的小型化设计、新原理新工艺的多维力传感器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典型应用,并对机器人多维力传感器的发展做出展望。陶永研究员在报告中首先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示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典型应用及前瞻性应用场景,然后从机器人定义与分类、机器人产业链、机器人发展现状、关键核心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随后,杨春辉副处长对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解读,深入介绍了北京市经信局为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场景应用和要素保障4个方面推出的16项政策措施。
圆桌对话环节,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企业专家和代表围绕机器人前沿技术趋势、科技人才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发展、机器人和场景结合催生应用创新,探讨了其在推动城市治理、科技教育、智能制造以及智库决策等方面的潜力和意义,为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加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最后,会上颁发2023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企业命题赛奖项,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参赛团队荣获了“优秀企业命题奖”。他们通过将机器人技术与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创造出实用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次专题论坛作为2023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的延续活动,集中展示了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创办5年以来的办赛成果。同时,也是大赛首次以“机器人与科创融合”为主题,搭建科研、教育领域与产业创新融合平台,发挥人才优势支撑技术创新,拓展机器人科技应用,推动机器人成果从创新链向产业链延伸,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高新技术发展处 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