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创新> 创新动态

第18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7日 10:42

闫傲霜和侯立安颁发特等奖

闫傲霜和侯立安颁发特等奖

侯立安致辞

侯立安致辞

张宇蕾致辞

张宇蕾致辞

伍建民宣读金奖项目

伍建民宣读金奖项目

余华荣总结讲话

余华荣总结讲话

刘清珺主持颁奖会

刘清珺主持颁奖会

李静和侯同晓颁发金奖

李静和侯同晓颁发金奖

第18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会现场

第18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会现场

2024年6月14日上午,第18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会成功举办,标志着第18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圆满收官。2023年11月开始启动的第18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参赛项目2158项。颁奖会上颁发的503个获奖项目中,有275项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占比55%;在30项金奖和特等奖项目中,80%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大赛引导发明创新成果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效果更加显著。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余华荣,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北京市女科协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发明协会副理事长李静,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一级调研员蒋涛,北京市总工会二级调研员于瑞国,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侯同晓,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谢薇,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等出席活动并颁奖。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发明协会理事长刘清珺主持颁奖会并颁奖。侯立安和张宇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余华荣总结讲话。

本届大赛评选出的503个获奖项目中,特等奖1项,金奖29项,银奖60项,铜奖140项,优秀奖273项。清华大学、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联合参赛的“新型飞机部件高精度智能装配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特等奖。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分公司的“在役燃气管道管体损伤的内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等29个项目获得金奖。这些产业技术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更加展现了前沿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支持作用。

李静宣读了颁奖决定,余华荣、伍建民、李静宣读了金奖获奖名单。余华荣、伍建民、张宇蕾、刘清珺、李静、侯同晓颁发了金奖。

侯立安在致辞中指出,获奖者的创新成果,无论是在科技前沿的探索,还是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中,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和深厚的创新实力。这些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增添了新的光彩,也为我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他特别指出,相关部门和单位对赛事的长期支持和指导,推动大赛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平台。

张宇蕾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发明协会连续举办了18年的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受到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发明者,汇聚了近三万项发明创新成果,其中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十大高精尖产业项目数千项,鼓励引导社会创新力量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成为政府引导全社会创新的有力抓手,体现出了社会组织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余华荣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以其18年的发展,践行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面向全社会搭建了一个激发发明创造潜能活力、聚集发掘优质创新资源的平台。北京发明协会通过举办大赛,努力营造发明创新环境,为全国的发明协会做出了示范。

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大赛由北京发明协会和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独家协办。有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总工会两家支持单位,有中国发明协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两家指导单位,有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和科普时报社等19家协作单位。

本届大赛更加具有包容性。在本届大赛,中国发明协会、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等13家单位设立了专项奖,奖励发明创新成果47项。设奖单位有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也有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在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的平台上,集聚创新创造之力,也推动大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N”奖励体系。

未来,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将更加聚焦以发明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办赛方向。发明协会将进一步创新参赛模式,提升以办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本届参赛项目中,有34%还处于创意阶段和有技术方案阶段,已有样品和开始小批量试用期的项目占比45.1%。北科控股将依托基金优势和成果转化平台优势,加大力度推动优秀获奖项目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围绕大赛探索搭建起促进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创业微生态”。



(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