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2日 14:12
党课现场
夏日的北京天文馆游客如织,在做好暑期各项服务的同时,党员学习活动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按照年度学习规划,并结合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北京天文馆信息综合社团党支部于7月21日开展了党课学习活动。支部书记刘小冬以“做新时代合格党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主题,为支部的党员同志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党课。
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并准备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刘小冬结合自己近期的读书体会和抗疫下沉服务经历,从“疫情下的中国共产党”谈起,指出党的领导是必胜的保证,中国共产党“为民而生,因民而兴”,所以才能初心如磐,勇担使命。在这次疫情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保证国内疫情防控顺利推进的同时高度关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治理情况,为化解全球性疫情危机贡献中国的责任力量与经验智慧。
作为新时代中的共产党员,刘小冬谈到,我们享受着社会发展的红利,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年轻人看待这个世界拥有了国家化的视野、更多元化的价值、更包容的态度。现在,历史的接力棒由“新时期的新一辈”交给了“新时代的这几辈”,我们每一个人可谓生逢其时,这片土地的今天和明天将由我们的担当和坚守、鲜血和热泪来打造。当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要懂得珍惜感恩当下站立的中国,追溯我们曾从哪里出发、这一路经历了什么,铭记前人爬过的沟坎、涉过的险滩,才能突破自我小天地、走向更新更远的未来。
对于如何做一名新时代不忘初心的合格党员,刘小冬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指出:在思想上,我们必须保持党员的自觉自律,必须牢记党的历史,方能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必须坚定政治信念,坚定对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追求。同时,还要有敬畏心理,从内心敬法畏纪,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勇于担当,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推进工作、狠抓落实,把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具体事。我们还应该求进取、讲奉献、讲作为,尤其是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树立争一流的工作目标。本职工作是评价一名党员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不强的最直接标准,也是党员发挥表率作用的最直接体现。只有每个人都爱岗敬业、尽心尽责,把本职工作干得更出色,一个单位的工作才会更好,整个事业才会不断进步。 (李鉴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