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公益研究>>学术交流
《光明日报》刊发北科智库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18-06-07 15:41

6月2日出版的《光明日报》09版头条刊发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贾品荣的理论文章。文章阐释了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当前,探寻低碳、绿色之路的关键在于尽力摆脱高度依赖高碳化石能源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经济体系,尽快建立起以低碳、零碳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现代化经济体系。

文章指出,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近年来在以绿色低碳化为指向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上取得重要进展,但这一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不足,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凸显,各城市的环境质量高低差异也较突出,协同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这使得京津冀地区低碳、绿色之路曲折。要化解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出路在于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走科技创新之路,让创新成为京津冀低碳发展的新引擎。

该文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十多年来京津冀节能减排效率提升。从统计数据上来看,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取得的低碳发展绩效是富有成效的,同时,这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由笔者承担的北京市财政课题《京津冀地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以来,京津冀地区所有城市的节能减排效率指数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效率得到改善。到2014年,北京节能减排效率指数就已达到0.8895,处于优秀状态。生态文明指数是从生态状况、环境质量、资源利用三个维度来衡量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指标体系。从这一指数来看,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近10多年来总体发展向好,三地差距逐步缩小。2005年以来,河北生态文明指数虽然起点较低,但提升较快,2012年,河北生态文明指数为0.461,两年后迅速提升至0.518,在三地中增长速度最快。

第二,京津冀低碳发展面临四个关键性难题。一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二是区域能源发展与经济结构不均衡;三是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绩效之间不够协调;四是区域低碳技术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不高。

第三,自主创新是京津冀低碳发展关键。文章提出,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区域低碳技术水平,进而形成以科技为核心、产业附加值高、低能耗、绿色的现代先进产业体系,有望成为驱动京津冀低碳发展的新引擎。

从科技创新的视域,贾品荣研究员提出四点对策建议:在技术创新上,选择在关键低碳技术领域布局,寻找技术赶超的比较优势。京津冀地区低碳技术发展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竞争优势是关键环节。应重点突破洁净煤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四个领域。在企业创新上,将企业培育成为低碳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与投资主体。相比发达国家,京津冀地区在低碳研发投入上仍然不足,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依托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成立相关工程研究中心,积极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机构,运用京津冀的科研优势,发展低碳技术战略联盟,“抱团创新”。在产业创新上,加快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评估体系、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技术开发法制体系、低碳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议成立京津冀地区中小企业低碳产业协会,同时建立低碳技术创新的标准体系。采用国际技术标准进行技术推广,降低企业技术研发信息成本。在制度创新上,对低碳技术创新给予三类扶持政策:一是应积极推行“绿色投资”的准入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绿色资本市场退出制度;二是增加进出口税收优惠对象覆盖范围;三是充分利用政府采购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政策在技术创新链条上的导向作用。 (贾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