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院内新闻
“新时代高质量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研讨会 暨北京国际科学传播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09 19:05

云合影

主题分享

圆桌交流

“科学传播视角下的科幻创作和发展”专题研讨会暨北京国际科学传播研讨会海报

12月8日,“新时代高质量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研讨会暨北京国际科学传播研讨会成功举办。围绕新时代高质量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这一主题,邀请科学传播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共话科普前沿议题。会议采用线上形式在腾讯会议进行,并在北京科协视频号同步进行直播。研讨会由北京广播电视台知名广播节目主持人、北京科普宣传大使段玉龙主持。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由北科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北科院科学传播中心、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和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研讨会共有来自北科院系统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系统相关科普工作者约400人参加。

主旨报告环节

会议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副学部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浙江大学特聘教授、海河友谊奖获得者罗杰威(Paolo Vincenzo Genovese),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科普首席专家尹传红,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物与科学伦理秘书长Sara Platto四位国内外专家进行主题分享。

曹三省作了题为“全媒体与元宇宙环境下的全域科学传播”的报告,指出在全媒体传播模式中通过三“突出”和三“注重”实现全渠道、全过程、全域化传播生态;而基于中国式宇宙观和信息新科技的元宇宙创新也将为科学传播提供沉浸式媒体、数字人与数字孪生、虚实融合体验等支撑;科学传播要以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科学家故事等全周期创新体系为对象,实现全域化传播生态。科学传播应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传播体系,基于传媒新技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罗杰威强调科学是复杂的,科学的本质是质疑和怀疑。因此,在当今超媒体时代,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要采取批判的方法对信息做出甄别判断,将复杂的现实转化为明确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数据获取的过程,最终得到无限接近事实的结论。

尹传红以“传媒视野下提升科学传播效果的路径”为题,首先提出科普在帮助公众理解科学、引导公众欣赏科学、促进公众参与科学之外,也要努力传扬理性、发掘理趣。他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和创作实践,强调新时代的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应在前沿科技、科学教育、自然教育等领域更多发力,更注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理性思维的有效表达。

Platto教授阐述了动物福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应对其自身所处环境的能力。动物福利不仅对动物很重要,而且对人类也很重要,它关系到人类福祉。同时她也介绍了为了推进这项工作她所做的一些努力。

圆桌交流环节

在圆桌交流环节,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陈征,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视频总监、科学传播副研究馆员、九三学社成员刘旸(桔子),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君,光明网科普事业部总监、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战钊四位专家分别分享各自在科学传播方面的观点与见解。

陈征指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短视频的覆盖率超过90%,成为面向大众科普的主要阵地。科技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一定要认识到信息便利同时带来的信息过载和“信息茧房”,以及网络科普的“饭圈化”和“偏狭化”问题。科技工作者要勇于冲出同温层,同时在科普内容方面,不要把科学界内部仍未形成广泛共识的事随便带入公众舆论领域,避免缺乏科学精神的“站队”伤害科学、伤害公众。

刘旸强调,科普短视频应坚持严谨和真相,即科普视频来源要有出处、内容要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爆款短视频更多关注社交需求和娱乐性特点,提出科普视频的创作需要内容的科学性与当前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孟君主要从历史、方法与价值的维度,分析了中国科幻电影在科学传播领域中的角色。科幻电影与现实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又极大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幻电影经历了《珊瑚岛上的死光》、《长江七号》、《流浪地球》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极大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当前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基础,即非常多的科幻作家与作品、快速发展的科幻特效技术以及重要的科学技术发展领域。科幻电影将对电影史的发展、对于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战钊指出,要推动构建大科普格局,科普必须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推动科普资源落地应用,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时,科普创作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衡量科普真正繁荣的指标,不只是流量和热搜,要充分认识高质量科普作品的长尾效应、传世价值,推动科普创作从流量的“海洋”,迈向创作的“高原”,继而向“高峰”攀登。

本次研讨会,各位与会专家聚焦科普的热点议题,旁征博引、各抒己见,多角度探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的新内涵,并结合各自工作领域与经验,探讨了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同时,会议经过直播平台,将前沿的科学观点传播给大众,明确了科普的意义,阐明了科普的内涵,为新时代如何做好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作为北京国际科学传播研讨会的系列活动,12月15日将继续围绕“科学传播视角下的科幻创作和发展”进行研讨。科幻产业作为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兴产业,对发挥文化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促进科普信息化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会议将以研讨会为契机,搭建高水平科幻创作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科幻文学和影视的发展,以及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科普发展的带动下,如何打造更具丰富内涵的科幻作品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具体细节请关注下方海报。

(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 科学传播中心/文 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