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七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暨北京国际前沿科学对话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0-21 15:29

伍建民致辞

田文、郭鲁钢致辞

李红兵致辞

Nico Schiettekatte致辞

田宏忠致辞

杜鹏作主题报告

Henk Herman作主题报告

Chi Chihung作主题报告

James Roach作主题报告

刘建兵作主题报告

10月20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协”)联合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承办,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怡养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乐活堂养老服务促进中心协办的“第七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暨北京国际前沿科学对话会”成功举办。本届论坛采用线上方式举办,2千余人在线注册参加大会,累计1万余人次观看,“昱言养老”平台、“AgeClub官方”平台、“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平台、“创意老龄”平台进行同步直播,人民日报、北京科技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老龄社会治理背景下的智慧养老创新”,目的是交流老龄社会治理背景下世界各国智慧健康养老的最新进展。来自中国、英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的30位专家学者就全球智慧健康养老创新相关议题作了主题发言。

北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伍建民,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郭鲁钢,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荷兰驻华大使馆参赞史明康(Nico Schiettekatte),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田宏忠为大会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荷兰维兰斯长期护理专业中心数字健康专家亨克•赫尔曼(Henk Herma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首席科学家支志雄(Chi Chihung),英国结论有限公司总裁詹姆斯•罗奇(James Roach),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兵等人为大会作主题演讲。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时艳琴参加并主持论坛。

伍建民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渗透融合。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在健康及养老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改善养老服务环境,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智慧化的养老服务,助推养老模式的创新和升级,必将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和发展老龄产业的重要途径。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研究一直是北科院重点支持方向之一,也是北科院生命健康领域的重点方向,老年服务科学和创新国际论坛是北京科技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不仅具有“政产学研”综合一体的学术特征,还具有跨国际的交流融合特征。伍建民指出,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作为一个连接科研与需求两端、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持续召开的国际会议,在业内已经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影响力。希望各位嘉宾利用这个论坛的平台,发表真知灼见,交流思想观点,碰撞思维火花,启迪智慧精华,共谋合作大计,共同推动全球老龄事业的创新发展。北科院将秉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追求,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一如既往地加大智慧养老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

田文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市科协在智慧养老方面的工作。北京市科协是北京地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属的236家学会、基金会,以及几十家高校科协,上千家企业科协、园区科协,形成了科协的强大的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团体。北京市科协的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由60多家在京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离退休的科技工作者组成,他们积极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2022年1月,北京市科协成立了北京老年科技大学,以提升老年人员的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在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的优势作用,通过与相关的部门合作,开展“银铃e享”行动,打通科技惠老的服务网络,为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学普及、助力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今年首次联合主办,希望北京市科协与北科院携手长期共助全球老龄事业的发展,相信通过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各界为老科技工作者的持续努力,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李红兵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正在经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加速发展与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矛盾所蕴含的社会风险日益突显。近年来,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但与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养老工作的需求、诉求和期盼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模式改革创新。在深化养老服务模式改革创新中,特别需要科技应用和创新的支撑,特别是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广泛应用。2021年,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根据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和街道社区等多方面的需求,梳理形成21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并在中关村论坛上进行了发布,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技术解决方案。2022年9月,发布了“智慧养老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组织开展智慧养老建设试点“揭榜挂帅”工作,经自愿申报、资质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程序,确定京东科技和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北科院组成的联合体为揭榜团队。在市民政局的多项工作中,北科院都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专业咨询作用。

Nico Schiettekatte在致辞中提到论坛彰显了多年来荷兰大使馆与SCSI主办方建立的深厚关系,据Nico Schiettekatte介绍,目前荷兰国内生产总值的4%用于长期护理,这比任何其他发达国家都要多。除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外,技术和创新也是避免老年护理支出增加和人员持续增加的重要因素。荷兰有四项主要医疗法案和老年照护有关,并且推动了老年照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其一是预防,例如人工智能平台被用来专注预防术后并发症或应用于生活方式监控;其二是技术和社会创新,例如智能眼镜技术就可以支持医院专家护理中心的康复团队和专业护士共同开展综合护理,还有其他诸如智能尿失禁材料和佩戴在臀部周围避免跌倒时导致骨折的安全气囊等创新;其三是过去10年,荷兰一直致力于推动家庭护理的创新,采用所谓一系列家庭护理科技,比如用于支持每日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监测的社交机器人和提醒系统都可以由医保报销;其四是失智症,2004年起荷兰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一些项目的实施来改善失智症的护理和治疗,目前荷兰已经在研发针对失智症4个阶段的不同技术。

田宏忠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已突破2亿,如何为老年服务领域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着力构建“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深入建设国际标准化病人教学中心;二是依托中日国际养老联盟,凝聚国内外老年服务领域的师资团队和行业企业,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新路径;三是积极倡导建设老年服务领域“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联盟。

本次论坛分为一个主题报告和四个分论坛,主要涉及全球智慧养老最新进展、智慧居家养老、积极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老年安全与防跌倒、康养人才产教研,论坛的召开对老龄社会治理背景下养老服务经验的交流、合作、融合与创新具要重要的意义。

在主题报告模块,来自四个国家的5位专家学者就智慧健康养老创新的当前国际进展进行了交流。

杜鹏在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约有619万的老年人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约有3366万老年人处于不健康状态,需要充分关注老年人健康促进、医疗资源可及性、疾病经济负担等问题。在关注照护需求满足的同时,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成为新的关注点。同时,智慧养老服务面临新机遇,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得智慧养老服务制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结合太原市养老服务云平台的发展,展示了智慧养老新的实践方向。

Henk Herman以荷兰AgeTech Works项目为例,介绍了对各种护理技术进行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支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专业护理人员。还介绍了国家长期护理专家中心Vilans,以及他们在护理技术创新的研究、实施和交流方面所做的工作。

Chi Chihung指出新加坡一直是亚太地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同样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新加坡采取以下措施保障老年人退休生活包括:2015年到2019年,投资30亿美元用于老年人医疗保健;为每位退休老人提供750美元的白银支持计划;增加老年护理场所和老年护理服务;所有公交车都可以使用轮椅;扩大全岛老年人社区网络等。

James Roach分享了英国国家医疗体系(NHS)近年来发生的结构性变革,他指出英国有40个综合医疗委员会(ICB),每个委员会为大约100万人口提供医疗服务,目的是为目标人群制定服务体系、进行战略规划、制定预算,以及提供临床管理服务和外包临床服务。此外,James Roach还指出英国针对新冠疫情制定的长期计划,由于新冠疫情人们获得医疗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开始更注重使用线上服务。James Roach的汇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到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未来发展,对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刘建兵在报告中提出,我国老龄工作面临建立三重任务:即需要快速建立起普惠型的长期照服务体系、面向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社会治理体系,三个体系形成一个递进和包含关系,共同构成我国当前老龄工作面临三重任务,需要同步建设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基于北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个体系建设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和任务。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了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老龄保障制度和政策;建立动态的老龄人口管理制度和数据库;建立面向老龄社会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和经济地位,建立多次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

在智慧居家养老分论坛中,来自国内外智慧养老研究领域的7位知名专家学者们就智慧养老、家庭养老床位、智慧服务系统、居家主动安全、人工智能芯片应用以及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及科普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分享和展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左美云教授提出,在新媒体时代,许多银发网红积极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显示了银发网红作为智慧用老新模式的潜力,左教授以抖音平台上的银发网红为研究对象,分析这类群体的需求和特征,为我们了解银发网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可以为其他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提供参考和借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产业部主任吴昕指出当前在我国面临严重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对于解决健康养老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为相关部委从顶层设计层面联合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腾讯SSV副总裁、银发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窦瑞刚指出,针对不同年龄段、健康状况、家庭结构的老人面临的需求,实验室整合腾讯内部的核心科技能力、携手行业、学术机构、社会组织等合作伙伴,陆续探索一些科技助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研发升级的隐形护理员AI守护技术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落地使用3年,取得良好效果,研发的“银发守护助手”也成为首款专注中老年人防诈骗与上网安全的小程序;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秦圣峰教授将老年人健康和社会护理服务视为一个智能服务生态系统,并讨论如何设计此类智能系统以及该系统对于智慧居家养老的重要意义;北京通宇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景晓明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的认知障碍患者愈来越多,占全世界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四分之一。UH智能燃气表能够统计出老年人忘记关火,忘记做饭,发生干烧的次数,这些数据是判断老年人滑向早期认知障碍的依据之一,能为机构和照护者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及预防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提供重要支持;牛津大学何静教授认为“治病于未病之时”是提高我国整体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常见慢性病中,糖尿病已成为中国的主要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基于“无创穿戴式血糖监控产品研发与糖尿病管理”项目,何静教授团队将要研发的微创、植入、无创连续测血糖装置是一款更便捷、准确、可靠的高端仪器,可促进有效血糖检测、监测、预测更加完善;北科院智慧养老研究所副研究员邢新主项目团队依托北科养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及《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科普内容开发与传播》的研究及实践经验提出了系列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并对14个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解读,包括老年人跌倒监测与防护场景、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独居老年人风险监测和报警场景、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场景等。

在积极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分论坛中,来自国内外的7位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运动干预与健康、生活化运动探究、社会参与和疾病预防、医养结合政策、医养结合共性技术以及基于价值的医疗保健和价值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莱顿大学医学中心高级研究员Nick Guldemond认为想要创造更优质,更具整合性的服务,就要注重患者需求。提出的基于医疗的支付方式目前是许多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对于改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提出了“个人-家庭-社区-高校-医院”五位一体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并以“燕园街道健康社区建设”项目为抓手,进行“北大健康社区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卫融合”社区健康促进服务模式;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郝晓宁研究员介绍了健康老龄化的国际框架,以及健康老龄化的中国内涵,并提出了我国健康老龄化的的“实践现状-服务体系、机构建设与保障措施”,这对于推动中国健康老龄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南大学)副主任黄伟红研究员分享了湖南省长沙县、桂阳县等多个区县开展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试点经验,实现了上级医院指导下的同质化基层主动智慧化医养服务,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智慧医养模式;为了减少盲目运动给老年人带来的伤害,北京师范大学姜桂萍教授团队依据科学实验,研发了一系列的颈部、腿部等科学运动方式,希望这些科学的运动方式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老年运动方式,进而提高老年人身体素养;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顾问何景琳博士在北京海淀清河街道和西城月坛街道的四个社区开展促进老年社会参与和疾病预防的社区实践活动,研发了有关疾病预防、认知促进和心理健康的材料和工具,培训了一批社区老年志愿者,对于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北京乐活堂养老服务促进中心秦金月理事长认为“老年教育是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正因如此,其团队将照护、康复、体适能训练、认知训练、心理疏解等专业训练技术与游戏、音乐、舞蹈、手工制作、园艺等娱乐活动有效结合,形成各种非药物辅疗技术,对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心身健康,以及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老年人跌倒与安全分论坛中,来自适老环境营造与老年人安全领域的6名专家学者就老年人跌倒、社区适老化环境建设、运动认知风险、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皮红英教授从多学科联合的角度,为大家展示一套系统、科学的老年人跌倒防控模式,这种全方位的跌倒防控模式在中国累计培训跌倒防控专业人员1000余人,在五个地区的7000多名老年人群中进行推广应用,产生了较高的影响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段蕾蕾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应重视提升老年人自身的预防跌倒健康素养,加强老年人自身预防跌倒的知识技能水平,培养老年人的科学防跌倒行为习惯。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策略包括健康教育、运动锻炼、环境改善、管理用药、跌倒后处置等,众多防跌倒干预策略措施中,通过运动锻炼和环境改善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研究证据最为充足;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及其团队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居民行为与生活轨迹识别、生理参数检测、感知诉求分析等主动健康多因子交互推演与设计前馈关键技术,开发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户内健康环境监测和分析工具,建立户内空间适老化改造、智能家居信息化改造的关键技术,并阐述了这些技术在北京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海淀区北洼西里8号楼、海淀区翠微西里、朝阳区水碓子西里社区等改造示范项目的应用情况;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吕泽平主任医师阐述了认知与步态障碍的研究历程、运动认知风险和轻度认知障碍共同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并从步态数据量化分析的角度介绍了认知障碍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赵国如研究员针对“让老人如何少跌倒、跌下少受伤、倒后及时救助”等难题,先后研发了跌前主动预警方法与设备、跌中自动防护技术与装备、跌后远程监护与干预系统的穿戴式精准防跌倒的技术解决方案及跌倒全流程监控及防护技术体系;北科院智慧养老研究所高星副研究员介绍了所在团队的老年人行为安全及跌倒风险评估实验室近10年的建设情况、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并通过研究案例,阐述了基于三维动作捕捉系统的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在康养人才产教研专场,来自国内外的5名专家介绍康养人才教育方面的实践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的养老产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日本前厚生劳动省官僚次官,前东京福祉大学校长喜多村悦史(Etsushi Kitamura)指出目前日本从事介护服务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非专业人员比例多的问题,今后介护服务的专业化、高规格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需求;和君咨询康养事业部合伙人曹卓君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现状及人才需求,并提出未来需要产业各方建立到边到底的培养体系以及“政+校+企+社”四位一体的培养主体;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医学院黄岩松院长介绍了智慧健康养老专业群是学校6大专业群之一,以“医护康养智”为特色,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五个专业,分享了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智慧健康养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专业群开展的一系列国际化实践;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屠其雷院长通过对养老服务与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需求以及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情况进行研究,基于供求匹配分析,提出我国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的政策建议;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民生福祉学院王婷院长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例介绍了康养康育专业群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一方面通过与北京市领军养老机构、优质家政服务企业、医院、幼儿园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工学结合式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改革,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国际化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群教师国际化视野。

(智慧养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