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院内要闻
北科院召开2022年科普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2-04-21 19:29

会议现场

4月20日下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召开2022年科普工作会议。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伍建民出席会议,院领导刘子亮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北科院“十四五”创新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中科普工作任务,动员院属各单位积极承担“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各项任务、部署“2022年(第28届)北京科技周”相关事项,传达关于“北京市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措施”的有关精神。

会议听取了院属6个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科普基地和其他11个院属单位的科普工作汇报。

会议指出,科学普及是北科院长期积累形成的特色领域。我院拥有3个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6个北京市科普基地,覆盖自然、天文、麋鹿生态、智慧养老、科技出版、营养健康等领域,同时依托3个国家部委创新平台,19个北京市级创新平台,在智慧城市、生命健康、生态环保、分析测试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普工作,并持续开展古生物学、天文学、生态多样性等研究;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模式;开展科普文创产品开发;建设国际水准科学传播平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学校共建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科技出版品种超过1万种,涵盖科技、生活、医学、人文、少儿等五个板块,发行科技期刊12个,500多种图书获得全国和行业奖励。

会议要求,全院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和科普活动的组织,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为有效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科学传播中心要围绕北京科技周,进一步梳理院属各单位展项和活动,加强院科普工作的统筹组织和管理。

会议指出,要推进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和科普主体相结合。要从拓展来源、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等方面,加强科普主体建设。我院各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是重要的科普主体,要引导和支持院属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服务,在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项目和示范应用工程中增加科普内容,积极参加北京科技周、“公众开放日”“公众科学日”等科普品牌活动。建设科普服务平台,将面向公众开展科普作为社会责任,探索科普资源开发开放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支持“两馆一中心”等科普基地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会议强调,要推进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相结合。要正确、全面、清晰地认识科普工作,推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四个“轮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协同推进。在科普图书出版、科普影视创造、科普基地开放、科学传播活动等方面,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成就,更要传播科学过程以及蕴含其中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既要阐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也要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精神修养。 

会议指出,要推进科学性、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相结合。科普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国家战略需要和科技创新带来的变化,满足公众对科学技术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需求。针对社会公众不同的科普需求和接受特点,科学普及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大众传媒,增强科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好的科普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手段表达出来,一个主题要有多种传播方法,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科普工作要脱去“科学技术高深难懂”的外衣,让科学知识“潮”起来、“萌”起来、“活”起来,让其活跃起来、有趣起来,主动适应公众阅读习惯的变化,通过科普网站、手机、移动电视等媒介和微博、微信等平台,更多采用图示、图片、微视频、动漫、有声读物、互动游戏等形式开发相应的科普产品,提高科普传播效果,加快构建科普传播新格局。

会议强调,要推进科学普及与核心业务相结合。对于院属单位,不论是内设研究机构、事业单位还是企业,要推动科普与产品(服务)推介、渠道拓展、业务联系等相结合。科普同本单位核心业务的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 “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今后要推动科普产品服务与本单位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加强科普创意产品研发,推进科普出版、科普影视、科普动漫游戏、科普教育、科普创意设计等领域发展。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科普服务”的新业态,大力培育科普业态和科普产业。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推动科普展览、科技教育、科普展教品、科普影视、科普书刊、科普旅游等科普业态发展。

院科学传播中心、科研处,以及17个内设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直属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科学传播中心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