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产业变革箭在弦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重大传染疾病防控形势紧迫……面对重重挑战,北京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加速迈向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过去五年,中关村示范区稳健前行,总收入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每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5万家以上。2021年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纽约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中排名第3,较上年上升1位。
创新型产业集群成果丰硕
坐进车内,主驾驶座上空无一人。随着语音播报提示行程开始,方向盘开始自行转动起来。“第一次坐方向盘后面没人的车,太酷了!”这是市民温女士近日通过手机在北京亦庄打到“无人车”的体验。
4月28日,北京在国内率先启动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预计半年内,主驾、副驾均无人的无人车商业化运营就将实现。”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说。百度、小马智行、momenta、禾多科技、智行者、驭势科技……在北京,自动驾驶企业创新成果潮涌,其中部分企业在全球自动驾驶竞争力、专利数量等排名中名列前茅。
自动驾驶是北京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作用凸显,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约4万亿元,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球前列,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医药健康产业在新冠疫苗和检测试剂带动下增势强劲,2021年产业规模5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一倍。
突出代表“硬”实力的智能制造也在北京崭露头角。北京在先进制造、现代交通、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四大重点产业亮点纷呈,先进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约万亿元。
先行先试谋科创机制突破
改革是科技创新迸发不竭动力的催化剂。作为科技改革“试验田”,一系列释放科教资源创新潜力、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的政策在中关村先行先试。
在位于北京经开区的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一批用于新药研发的进口小鼠细胞,仅用时20分钟就完成了海关查验。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被誉为“全国首条生物试剂进出口绿色通道”,在这里,进口的生物试剂供货周期由原来的1至2个月,缩短到平均1周。对于与时间赛跑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利好。
创新要“速度”,也要“浓度”。
对于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出台的减负促创新、助企业“轻装上阵”的一系列举措,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燕感触颇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的政策后,我们一年可以减税好几十万元,这些钱可以反哺创新,投入研发。”她说。自2021年1月1日起,制造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比例由75%提高到100%,天新福成了第一批受益企业。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2021年,北京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纽约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此前,北京市已经多年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引领全国。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全球首台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直接通信原理样机……一系列前沿创新重大成果的涌现,正是多年来北京高强度研发的丰硕回报。
提速、减负、稳链、促创新……五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出台了促进在京高校、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新政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率先落地公司型创投机构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持续开展了投贷联动、设立民营银行、企业外债便利化、创新医疗器械应用推广、强化高价值专利运营等改革试点,已有30余项试点政策在全国推广实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改革措施已在路上。经中央深改委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将加快落地实施,在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上求突破、谋创新。
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促进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北京,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人工智能应用在科学发现中,会诞生什么举世瞩目的新发现?火爆全球的元宇宙概念,什么时候会走进现实?近日,2022年北京智源大会线上举办,在这场以北京为轴心,辐射全球学术界与业界的人工智能盛会上,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2018年图灵奖得主杨立坤,以色列密码学家、2002年图灵奖得主阿迪·沙米尔,美国工程院院士辛提亚·沃克,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清华大学教授施路平等大咖,论道人工智能前沿趋势与未来走向。
汇集国际顶尖“大脑”的国际科技盛会,在中关村日渐繁盛。2021年,中关村论坛在海外设立了17个分会场,作为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吸引了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名嘉宾参与。
创新合作方面,中关村示范区聚集了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硅谷、伦敦等地设立了19个海外联络处,上市公司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近千家。
中关村在深化跨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联动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截至2021年底,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累计在津冀地区设立分支机构9032家,有142家科技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与全国26个省区市77个地区(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立了27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强化使命担当,把握战略主动,打造全面升级版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转载自 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