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院内新闻
自然馆获批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基地建设项目
发布时间:2020-08-31 11:36

会议现场

日前,北京自然博物馆策划的“适应性—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主题研学方案获批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基地建设项目,自然馆从60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斩获首批5个入选项目之一。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要求,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为推进北京科学教育馆科学教育活动提质升级,推动形成首都地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比翼齐飞”,提出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基地建设项目。自然馆研学项目以传达科学思想与方法为主要目标,借鉴小学科学、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情感社会四个方面的教育目标,充分利用我馆展览、展品、藏品、科学教育专家、科学研究专家、志愿者团队资源,以“适应性-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为主线,以结构-运动适应性、结构-取食适应性、结构-环境适应性、结构-生殖适应性等四个生物生存的主要方面为主题,以自然馆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四大基本陈列为基础,筛选适于学生探究的展项,以科学知识为载体,采用展厅探究、实验室探究、与科学家交流为主要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形成尊重实证、乐于探究、乐于合作分享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生命意识。

为深入了解主题研学基地建设情况,8月27日,市协会二级巡视员陈维成一行7人到自然馆实地调研,深度了解展厅中该主题下集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适宜探究的展项、利用展项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及传递的科学思想与方法。之后,自然馆项目团队与北京科普发展中心专家领导就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建设研学基地、设计研究课程、开展研学活动进行了深入交流。从科普场馆教育工作传递科学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科普场馆展教结合、以教为主开展研学教育工作理念出发,一致认为博物馆应该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主题展教区建设与研学课程的统一性、课程设计的主题性和活动品牌意识;二是博物馆教育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区别;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科学传递等。

自然馆拥有实力雄厚的科普团队,专门从事科普教育传播的人员近30人,具有阵容强大的科研专家做项目支撑,研学基地的建设必将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方式,通过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传播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更好的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赵洪涛/文 张一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