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科技动态
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建立中华盔甲鱼类新属种
发布时间:2020-05-22 10:36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通过对江西修水志留系(4.3亿年前)西坑组发现的中华盔甲鱼类新材料深入研究,建立了中华盔甲鱼科一新属裂吻鱼属,并建立新属下的一新种石盘裂吻鱼

新属裂吻鱼属以中背孔后端位于眶孔之上,前端到达头甲吻缘并使吻缘裂开为主要鉴定特征。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新属与中华盔甲鱼属、安吉鱼属亲缘关系更近,它们构成一个单系类群“中华盔甲鱼科”,从而确认中华盔甲鱼科的单系性,而原来归到中华盔甲鱼科的曙鱼、煤山鱼属,则构成一个新的单系类群“曙鱼科”。

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人员介绍,中华盔甲鱼科属于盔甲鱼类群“张家界动物群”中的“中华盔甲鱼—修水鱼组合”,是真盔甲鱼目中最原始的类群,能够为解决脊椎动物从无颌向有颌转变过程中有颌类关键特征的演化提供化石证据。此前,由于中华盔甲鱼科的化石材料存在大量形态学特征的缺失,使得这一类群的单系性一直以来存在争议,这次江西志留系发现的中华盔甲鱼科新材料,则填补了该特征缺失的空白。

江西志留系的中华盔甲鱼类新材料保存了完好的侧线系统,深入的形态学研究表明,中华盔甲鱼类的侧线系统由4条纵行干管和3-8条横向联络管相互交叉在头甲背面形成格栅状分布,可能反映出脊椎动物侧线系统的祖先状态。同时,盔甲鱼亚纲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华盔甲鱼科成员均具有2条以上中横联络管,可作为其独有的自近裔特征,具有重要的系统分类意义。

盔甲鱼类的生活环境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近岸的滨海环境,而江西修水西坑组中华盔甲鱼类新材料则指示出一种低盐度半咸水的近海环境,可能是由于大量淡水从附近河流注入而导致盐度降低,研究表明盔甲鱼的生态空间可能在约4.3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就已向大陆盆地扩展。

这一中华盔甲鱼类新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极大丰富了中华盔甲鱼科的形态学特征,基于这些新特征所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厘清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真盔甲鱼目系统分类问题。该成果的两篇论文,近日已分别获专业学术期刊PeerJ杂志和古脊椎动物学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