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科技创新>>创新进展
搭建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 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架起桥梁
发布时间:2018-03-16 15:51

科技资源是国家创新战略的必要基础支撑,京津冀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效集成和“盘活”区域科技资源,构建高端、快捷、精准的科技资源创新服务体系,对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京津冀地区虽然科技资源总量庞大,但科技资源布局分散、资源共享困难、资源利用不足、信息孤岛等问题普遍存在,没有全面系统整合科技资源信息的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制约着区域协同创新的进程。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前期区域协同创新研究基础上,于2015年创新性地提出了融合科技资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科技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思路。并联合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北京超图公司等优秀研发团队和优质数据平台,搭建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已初步形成“科技资源+数字地图+情报预判+平台服务”的区域科技资源服务体系,成为目前国内科技资源、数字地图、情报分析等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架起桥梁。

紧贴需求,努力前行

依托互联网打造京津冀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等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基于平台的决策支持系统,不仅有助于摸清家底,明确区域科技资源布局,而且将形成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推进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升级、成果转移转化。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已在教育、经济、民政、市容、人口、气象、交通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科技方面鲜见应用。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情报所研究团队不畏艰辛,大胆探索,边研究、边建设、边示范,构建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通过数据集成、系统集成、应用集成,实现区域科技资源的信息整合、价值挖掘、数据增值,努力打造以信息为纽带、以数字地图为支撑的区域科技资源精准服务体系,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服务。

在过去的两年实践中,情报所区域创新研究团队选择京津冀一体化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问题进行创新服务探索。聚焦河北雄安新区建设,运用现有企业数据信息和专家咨询系统,围绕京津科技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对雄安新区建设的支撑作用进行研究,初步形成了研究结论和建议。借鉴韩国大德和日本筑波等国外科技创新区建设的经验进行分析,形成了对北京“三城一区”建设中科技资源配置、转移成本的分析思路和部分成果。

理念超前,四大特色

与国内现有的数字地图相比,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彰显出四大特色。

一是视角创新。平台将空间因素纳入到科技资源领域,以时空视角审视京津冀科技资源统筹发展,关注区域科技资源的历史积累和禀赋,促进新经济地理理论的落地,为决策者了解科技资源的总体布局、发现问题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模式创新。平台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以“科技资源+数字地图+情报研判+平台服务”为特色模式,打造集信息查询、可视化与分析、综合评价、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

三是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是基于服务式GIS系统架构,经二次开发形成的数字地图系统,是科技领域与GIS相融合的创新应用平台。平台构建底层统一的科技资源数据库和地理空间数据库,通过对科技机构地址的地理编码,得到机构资源的空间分布。以机构地理位置为纽带,集成了相关的人才、项目、成果、仪器设备等信息,并呈现在地图上;以区域为桥梁,整合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科技、产业、政策的统计信息,实现科技资源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增值”。

四是机制创新。以数字地图为支撑,通过元数据标准、信息共享规范、平台建设管理规范等标准规范的建设制定,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各地级市,打造“3省市+11地级市”的科技资源数据共享网络体系,使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建设由虚向实,线上线下结合,真正成为支撑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支撑。

资源丰富,系统完备

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以打造我国科技资源智能服务体系高端平台为目标,经过两年的努力,初步搭建了“一库三系统”。

京津冀科技资源数据库,主要由科技机构、科技专家、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统计、科技基础设施、其他等七大类20多个子库构成。目前已汇集约180万条科技资源数据。

“三系统”,包括科技资源数字地图系统、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科技资源数字地图系统,以数字地图的形式,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科技园区等机构的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呈现在地图上,供用户直观、快捷的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针对科技资源数据开发的特色可视化分析工具集,为用户提供实用的科技资源相关指标分析专题图模版,满足多样的科研需求。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于科技资源信息分析方法体系和模型构建,结合专家系统,实现科技资源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提高情报研判能力和战略决策支持能力,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包括科技资源现状评价模型、科技资源潜力评价模型、科技资源协同布局评价模型等。

任重道远,前路光明

“资源汇聚,协同创新”既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大势所趋。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汇集整合资源、信息、人才、技术、工具模型等多方力量,同时要对接用户需求。

2017927~28日召开的“京津冀科技资源信息共享与协同发展论坛”上,吸引了京津冀三地众多科技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的参与,京津冀三地20家机构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平台建设逐步成为京津冀科技机构共同的大事。

一幅数字地图所能承担的资源有限,但是它的出现,开始打通京津冀科技资源经络,促进京津冀科技信息互通,推动科技资源和成果的开放共享,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了支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大道至简,务实为要。情报所已制定“京津冀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三年发展规划”,未来三年,平台将不断探索科技资源数据与GIS、情报分析工具的融合发展,尤其是在空间分析和模拟预测领域,并通过构建科技资源数据情报分析方法体系及科技资源相关评价模型库。开展标准化研究,探索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的模式、机制、环境和条件,基于科技资源配置动态变化开展战略情报分析、预警分析,形成系列的、长短结合的情报分析与预判成果,定期发布京津冀战略情报简报、京津冀科技资源数据集、京津冀科技资源创新地图、多维科技资源数据分析报告、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报告等特色情报产品。

未来平台将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产业升级转移、创新创业、民生科技等多个领域开展应用服务,促进京津冀区域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三链融合。同时基于科技发展新常态形成科技服务新业态,将平台服务产品化和市场化,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平台建设模式和科技服务模式,建成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为节点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平台。